IT男是怎么煉成的:從先天上看,IT男的構造形成值得成為廣大生物科學家們的研究課題,說不定還能贏得諾貝爾獎的青睞。只能說,這是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必須提供科學數(shù)據予以說明并分析,在此,只能忽略不計。
而從后天上看,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在童年時期就能有機會接觸到電子產品,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越來越癡迷電子技術帶來的精神快感。所以,在這些人的成長階段中,電腦成為了最忠實的伙伴,游戲則是打發(fā)時間的良藥,科幻主題電影也是他們的喜好,就這樣,生活沉浸在虛幻世界、網絡游戲,讓他們在大部分的社交活動上都很無能。而長時間的獨處,讓其性格變得怪癖、刻薄,高度理智和邏輯性的性格經常會造成與其他人的爭吵。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癡迷IT,習慣足不出戶,長期依賴于電腦生活的群體造就了獨來獨往、逆來順受的性格特征。內心上,長時間的與世隔絕,很容易造就他們對于外界事物的判讀上存在很嚴重的差異和偏執(zhí),不能夠合理的按照“人之常情”分析和判斷事物,不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經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從而導致了性格的兩面性,在外沉默不語并感覺到不自在、沒有歸屬感,而相反,在家時卻能無拘無束、隨心所欲。
以上分析是針對大部分從事著與IT相關工作的IT男們,他們終日與電腦為伴,告別單身是其最想攻克的事情。其中,F(xiàn)acebook的創(chuàng)始人扎克伯格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
事實上,在當今社會中,還存在著相當一部分的男士,也可以稱之為IT男,他們的工作也許與電腦無關,也并不沉迷于電子游戲,但他們的性格特征、生活方式、為人處世的法則與IT男并無兩樣。
這群人中,很多人受教育程度較高(本科以上學歷),年齡奔三往上,有房有車,整日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奔波與家庭和事業(yè)的兩邊,生活壓力較大,不得不舍棄年少時那些僅有的激情而安于現(xiàn)狀。他們節(jié)儉,時刻關注網絡商城或大賣場里的種種折扣信息,著裝品位極差,衣柜一年四季都是T恤、衛(wèi)衣、不合身的牛仔褲,僅有的一件西裝也要搭配氣墊運動鞋和過時的廉價領帶。不愛運動,長相平平,身材發(fā)福,對肌肉和力量心存恐懼。反感政治,厭惡參加長輩在場的應酬,對熟人嘮叨不休,對陌生人一言不發(fā)。外人眼中,他們會是一個對生活毫無追求的“老實人”,孤僻、敏感、多疑讓他們習慣性的放棄一切有趣的社交活動,當然,他們也很樂意過著這種“上班—下班”兩點一線的規(guī)律性生活。
生活的打磨讓這個群體不斷壯大,健康狀況也不盡如人意,毫無激情的生活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經受不起大風大浪的考驗,更有甚者患有“泛自閉障礙綜合癥”,變得性格更加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