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成長的路途中有太多的不確定,我們能夠掌控的往往微乎其微,既然左右不了外界,我們只好轉向把握自我。那么把握自我又要從何處入手呢?我認為首先就是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
我們是否喜歡自己、認同自己、悅納自已,對于我們的個人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當一個人能夠認同自己,悅納自己時才不會和自己有疏離感,不會自我矛盾沖突不斷,才能夠和自己建立和諧的關系。處理與自己的關系完全不同于處理與他人的關系。如果我們實在討厭一個人,大不了不與之交往了就行了。但是,如果我們不喜歡自己卻必須無條件地和自己打交道。試想一個人總是不能喜歡自己,認可自己,那么他又有什么信心和勇氣去嘗試做好一件事,沒有嘗試的機會也就失去了發(fā)現(xiàn)自己潛能的機會,沒有機會就不可能獲得成就。這樣他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不能悅納自己——沒有信心勇氣——不能嘗試做喜歡的事——沒有成就感——沒肯定自己的信息來源和依據(jù)——更不喜歡自己。這樣的一個人有什么成長發(fā)展的可能,人生又有什么快樂可言!所以,悅納自己很必要,每個人都需要學會悅納自己。
悅納自己,顧名思義就是愉快的接受自己。不過,這個愉快的接受需要我們一分為二地看待,悅納自己并不是要敝帚自珍,全盤肯定自己。悅納自己有兩個層面:一,肯定自己的優(yōu)點;二,正視自己的缺點。愉快的接受自己的優(yōu)點人人都能做到,正視自己的缺點,卻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有時人會為了面子,榮譽不愿承認自己的缺點,即使有些人能勇敢的承認自己的缺點,可缺點的形成是我們長久以來的積習,想要改掉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無比頑強的毅力,這時缺點就成為我們的痛苦點。正確對待自己的不足也是悅納自我的一個關鍵點。無足金,無完人,悅納自己還是要把關注點放在發(fā)掘自己的優(yōu)勢上。
說到自我悅納就不得不說自我認同。自我認同是自我悅納的前提,自我悅納是自我認同的表現(xiàn)。自我認同有兩個來源:一個是一個人的內在心理能量;另一個是他人認同。人們總是更傾向于從外界的認同中獲得自我認同的依據(jù)和憑證。比如,我們今天做了一件別人贊許的事情,對于別人的肯定我們會很高興,覺得自己有價值,那一刻我們也是自我認同的。又如,他人對到我們很溫和很友善,我們傾向于認為我們是討人喜歡的;他人對待我們是輕視無禮的,我們則可能會認為是我們哪里做錯了,才招致別人如此對待。
人不能夠悅納自己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或因為家境不好,生理缺陷,長相一般,學歷太低等等硬件條件而自卑,厭棄自己;或因為自我認知度太低,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及潛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全無所長;或因為自我期待太高,在沒有很快達到自己的要求時過早和輕易地否定自己;或因為太看重外界對自己的評價,不能客觀公正的對待外界的負面評價;或因為遭受過打擊,經(jīng)歷過挫敗而懷疑自己。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們不能夠悅納自己,不去悅納自己都是很糟糕的。因為能否悅納自己對我們的個人成長,人生發(fā)展有重大意義。悅納自己為我們提供心理動能。悅納自己的人表現(xiàn)的地更自信,人生態(tài)度更積極,不能夠悅納自己的人總是表現(xiàn)出底氣不足,人生態(tài)度也更悲觀失望,更傾向于自我懷疑,患得患失是他們的常態(tài)。
1.對自己拿出一點伯樂精神,去發(fā)掘自己身上優(yōu)質的一面。相信任何人身上都有值得肯定和贊賞的特質。
2.拿出一些寬容對待自己不足的一面,無須求全責備,即使我們身上有很不堪的一面,也給自己時間去體會和修正。
3.對待外界的評價及信息反饋,不能盲目聽信認同,要仔細想想是否客觀公正,有鑒別和批判地接受。
4.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相信我們不可能永遠是那個連我們自己都看不上眼的慫樣,我們會成長的,并會越來越優(yōu)秀。
5.多給自己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去學習,去展示,去證明自己,在不斷地成就感積累中建立自信,蓄積心里能量,提高自我認同度,實現(xiàn)自我的高度悅納。
6.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拓寬自己的視野,看到人生會有更多的可能。
所以想要成長,想要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斷攀升,讓我們一起從點滴的改變中悅納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