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1991年在電視劇還不很多的時候,著名作家艾蕪原著《南行記》改編成電視劇的播出,成了當時百姓文娛生活中的一個亮點。人們開始感受到該劇導演潘小揚那唯美唯真的視覺手筆,看到了他在電視劇作的手法和他的演繹效果上是多么的不同凡響。同時,潘小揚還讓我們第一次認識了王志文。
時光荏苒,曾經(jīng)八次獲得電視劇飛天獎、三次獲得國際大獎、惟一的以導演的身份獲得全國十大杰出青年稱號的潘小揚,如今又把《鷹巢之預備警官》推上了熒屏。
這部青春勵志劇在央視八套熱播之際,潘小揚導演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以收視群體心理為出發(fā)點的大膽創(chuàng)新
從一群年輕人不是警察到成為合格并優(yōu)秀的警察,這部劇作記錄了中國的警察培養(yǎng)過程,全劇的著眼點是很有意寓的。
潘小揚:全劇風格樣式,是青春浪謾;懸疑驚險!
我們90天拍攝了一個32集的劇,這其中的甜酸苦辣,是我的一種享受。這是我導演拍攝的惟一公安、法院類題材的電視劇,在我的導演生涯中是一個新的嘗試。以前在央視,這類體裁的劇是不能在黃金時段播出的,這次之所以打破了這個戒規(guī),是對我們這部劇的肯定。
這是我們的一次新的嘗試——將警法案例.愛情故事和青春校園聯(lián)系在一起,以大量的案件實例為教學課堂,講述一個特殊群體的成長歷程。本劇懸疑色彩重、情節(jié)性強是聚焦觀眾目光的一大看點。都市校園生活及當代年輕人的成長,生發(fā)出一系列值得深思的問題,兩者之間是取長補短、接連遞進的關系。通過為期兩年的劇本改編創(chuàng)作,劇作和人物都比較豐滿、內(nèi)容涉及的層面也比較深刻,沒有浮空、抽象的現(xiàn)世說教,而是那很切實、生動的人生感悟,這是一次以收視群體心理為出發(fā)點的大膽創(chuàng)新。
《預備警官——鷹巢之預備警官》外層故事講的是潛伏與反潛伏的暗線戰(zhàn)役,以及青春的校園生活,我們的意圖則是依托強烈的戲劇外殼,搭起通往現(xiàn)代年輕人心靈深處的審美渡橋,尋找現(xiàn)代人丟失的草帽……領悟人生中把握正邪的那一念之間,這才是人性之根、道德之輝。
現(xiàn)在,現(xiàn)實體裁的劇作少了一些,類型化的劇又比較極致。而這部劇有社會熱點,表現(xiàn)著接近幾代人的價值觀,有著良好的發(fā)散效應。
該劇的分鏡頭本子是我自己做的。作為導演,在拍攝中,我還要根據(jù)現(xiàn)場的感受,演員的表現(xiàn)去隨時調(diào)整。我們采用多機拍攝,以運動為主。而同期錄音則構造了強烈的青春動律,明快就成了這部劇的主基調(diào)。
以啟用新人的方式造就明星
這部劇的主要演員沒有當紅的一線明星。就目前中國的電視劇市場來看,“劇不好,明星托”已經(jīng)幾乎成了約定俗成。
潘小揚:我選擇演員是有想法的?,F(xiàn)在全國藝術院校每年有幾萬人畢業(yè)生,如果沒有一個平臺給他們,他們就要成為真正的“北漂”了。我這部戲沒用所謂的“一線大腕明星”反而選用了一大批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當然我并不是刻意的否認曾經(jīng)主演過一些電視劇的有一些知名度的演員。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通過這部戲,我們的演員有可能成為明日之星。因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有著深厚的傳統(tǒng),明星從這里出發(fā),明星將從這部戲誕生。
我夲人從藝三十余年,排的戲不多,但每一部戲都在啟用新人?!断2棠堑资难浴吠瞥鰧O諄;《無人知曉的世界紀錄》推出吳若甫;《南行記》推出王志文、許晴、馬恩然;《大地之子》推出蔣雯麗;《人間正道》推出鮑國安、宋春麗;《紫荊勛章》推出楊恭如、何政軍;《香港姊妹》推出應采兒、曹曦文、張峻寧……他們當時或是剛從學院出來或是初涉銀屏,但他們抓住了機會,并且很是努力勤奮,于是就一發(fā)而不可收拾……我希望我們的這次合作能成為他們藝術生涯中一段輝煌而值得留念的時光。
以細節(jié)決定這部劇作的成功
這部劇是在武漢拍攝的,殺青之前,正值武漢最熱的季節(jié),這給全劇的拍攝與場面設計、組織無形中帶來很大的阻障。
潘小揚:本劇場面很大,群眾場面動用了兩萬多人次,而且有直升機追捕,還有閱兵、爆炸、蜜蜂緝毒等場面的描寫,拍攝與制作的難度很大。而且,夏天的武漢,天氣炎熱的程度是眾所周知的,由于我對該劇本身的品質(zhì)要求很高,決不湊合,所以大家在一起吃了很多的苦。對年輕演員來說,這也許是他們在演藝生涯中喝到的第一口黃連,但是,有警察、公安精神始終滲透在我們中間,我們的全體人員沒有一個叫苦的。
當然,除了這些,作為一名導演,我要做的事情還很多。現(xiàn)在的劇都是商業(yè)化生產(chǎn),那就要求我們在拍每一個鏡頭前做足功課,每一個細節(jié)都要想得到,不能出錯。比如,3天拍一集,借用別人的場地就要考慮別人的時間,拍的場景多了的時候,一天要換十幾個地方;群眾演員調(diào)集后,必須在一個小時內(nèi)完成拍攝;演員的周期與成本設計;場景的租用利用率與性價比等等細節(jié),一不小心出現(xiàn)了問題是很難再彌補的,是要花費成倍的代價的。所以我要很周密地設計這些細節(jié)的實施,以達到良好的拍攝效果。我記得那時候我每天的睡眠很少,倒是減肥了……
以聘用專家實現(xiàn)理想的現(xiàn)場效果
在該劇的導演中,有一名來自香港的導演。但就潘小揚的導演實力,駕馭這部劇作應當是綽綽有余和駕輕就熟的……
潘小揚:我拍這部戲,是“軟硬分開”的,也就是外景與內(nèi)景分開。這位來自香港的導演是影視劇中爆破方面的專家,他是全劇中有關煙火和槍戰(zhàn)等動作戲這個組的導演,我找他來,是因為他比較有經(jīng)驗,他是一定會按照我的意圖來設計場景的。他的特點就是駕馭場景和戲本身的內(nèi)容后,動作很快,很到位,而且能夠完全符合該劇自身的要求,絕不穿幫。我得感謝他,沒有他的努力,我們這部劇不會有這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