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躲避什么/你在挽留什么/你想取悅誰呢......”
第一次聽樸樹的這首歌,并沒有任何特別感覺,直到走進電影院。
《岡仁波齊》,一部沒有高潮的電影。
藏民尼瑪扎堆為了帶親如父親的叔叔去神山岡仁波齊朝圣,得到了村里另外10人的響應與追隨。有因為心懷愧疚的屠夫,有懷胎腹中的孕婦,也有懵懂的小女孩。簡單的備好補給品,就上了路,一路叩首一路走。
胸前圍著準備好的羊皮圍裙,手上綁著長方形木板,頭頂,胸口,腰下,三次拍打,跪地滑行,低頭,叩首,起身,再繼續(xù),沒有猶豫。這一連串的動作,還有那木板敲擊的聲音,幾乎貫穿整部電影。
積水,大雪,山體滑坡,新生兒的加入,車禍,在這十一個人平靜的臉上看不到任何波瀾,每個人接受著安排,接受著一切。沒有明確的分工,以為會有人偷懶;出現新的人物,以為會是個“壞人”興起波瀾;碰到美麗的理發(fā)店美女,以為會有羈絆。結果都是看官的一廂情愿。一切就那么發(fā)生著,一切又好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只那么一步一叩首。木板敲擊聲,每夜睡覺前的誦經聲,大家拉車時的歌聲,讓你心如止水卻又淚如泉涌。
一部關于信仰,更關乎堅持的電影。
看到網絡上很多人關于值不值得,是否迷信的討論。重要的是真的有那么一些人在做這樣的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自己,尋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那么,其他人的看法重要嗎?
轉做職業(yè)咨詢后,碰到的最多的咨詢問題是:“老師,我很迷茫,該怎么辦?”。
分析下來,真的是迷茫嗎?
有的是從來沒有仔細思考,等到不得不面對社會面對自己時的無助;有的是碰到不好逾越的障礙而產生的退縮,進而懷疑自己前行的方向;有的是選擇太多,舍不得這個也放不下那個。
何為迷茫?“迷?!本褪菫樽约翰幌腭R上披荊斬棘前行的借口!
“老師,那我選錯了方向,不是白努力了?”
首先,沒有絕對正確的選擇,因為只要做出選擇并且努力爭取了,就沒法知道放棄的那條路會走向哪里,更別提判斷哪條路的選擇更好,因為根本沒有比較的可能。也許會覺得有些成功人士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可誰又知道如果當年他們選的是其他的道路,又將如何?畢竟,“名人”們只展現希望看官們了解的東西。其次,沒有實踐,怎么能知道不合適的地方?有了偏差,適度修正就好,成功人士們不是也會時不時流出一些讓人咋舌的新聞?最后,整理好自己未來想過的生活,規(guī)避自己不喜歡的事,怎么會做出“錯誤”的選擇?
電影中,11個藏人在近2000公里的叩拜中獲得了內心的寧靜,贏得經過堅持經過風雨而獲得的強大內心,誰能說不是一種成功?
堅持,也是一種信仰!